健身卡、美容美发卡、按摩卡……眼下,各类预付式消费卡随处可见。由于充值越多折扣越大,许多消费者往卡里充了不少钱。当一些店家突然闭门跑路时,购买预付卡的消费者们便追悔莫及。此时,“接盘”店家表示老顾客可以继续使用卡内余额消费,但前提条件是,需要缴纳“开卡费”。店家的如此做法,是施以援手,还是落井下石?记者进行了探访——
遭遇
理发店易主卡里还有钱
想接着用就要继续充值
赵女士是蓟门桥北一家理发店的老主顾。在充值享优惠的活动中,她办了张美发卡。最近,赵女士去理发时,发现门店已经易主,品牌和经营者都变了。
美发卡里还存着不少钱,赵女士就向新店的老板提出查询卡内余额的请求。对方表示,自己是从房东手里租的房子,跟上一拨经营者没有关系,根本不知道她的会员卡信息。
看到赵女士翻找手机聊天记录,准备联系“跑路”的经营者,新店老板赶紧改口让她提供一下电话号码,帮忙试着查查看。很快,他告诉赵女士,储值卡内还有近2000元的余额。
赵女士十分焦急。新店老板见状表示,只要继续充值,卡内余额就可以接着用:你不充值,我怎么给为你服务的员工发工资?
为挽回损失,赵女士不得不继续缴费。不过,在她看来,这种“开卡费”很不合理:“既然是盘下原店继续营业,就应该履行完对原有客户的服务承诺,而不应该强迫消费者继续交费。”
无独有偶。孙先生也遇到类似情况。在慈云寺一家大型连锁理发店理发时,他经不住店员的推销,办了一张“全北京各店通用”的理发卡。
几个月后,这家门店因经营不善倒闭了,孙先生拿着卡到其他门店理发时,工作人员却表示:“我们的品牌包括美容美发、护肤造型等多个系列,不同系列间不互通,如果去其他的店,需要再充值一笔费用,相当于是办转卡的手续费。”孙先生听后,拨打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经相关部门和理发店总部协调后,最终同意全额退款。
王女士的经历则更加匪夷所思,为了培养孩子的体能,她在家门口的健身房买了价值1.5万元的体适能课,课只上了一半,孩子就出国留学了。王女士到店要求退款,不成想遭到三四个店员轮番“轰炸”,向王女士推销成人健身课程,称只要再缴费即可把余额转移到新卡上。想到将近7000块的“沉没成本”,自己也能锻炼身体,王女士一咬牙充了2980元。来上课时,健身教练更是给足“情绪价值”,不但甜言蜜语,还不时点奶茶奖励王女士。
两人熟悉后,教练开始向王女士诉苦称,自己今年业绩不好,续卡的学员很少,已经快被老板开除了。而自己的父亲不久前出了车祸,全家的经济重担都落在了身上。讲到动情处声泪俱下,直接给王女士跪下了。禁不住教练的软磨硬泡,王女士一年内多次续费,陆续充值了30万元,可以用到2035年。然而半年后,王女士出国陪读了,想到用不上的健身卡,她多次打电话要求退款,却屡遭拒绝。最终通过法律诉讼,花2年时间才拿回了18万元。
记者了解到,不少理发店、餐厅、按摩店都有类似的现象,店员不断推销,让顾客办卡、充值。然而消费者一旦交了钱,往往就是被拿捏的开始。
探因
新店家接手跑路老门店
收取开卡费绑定老客户
面对“开卡费”,“解释权”总是在商家手里。明明不合理,消费者却因势单力薄、维权成本高,有的为保本继续充值,有的认倒霉只能接受损失。
张小姐在朝阳区一家美食广场的川菜馆充值了1000元,服务员承诺当天菜品打半价。张小姐回忆称,那是一家装修十分豪华的店,根本想不到2个月店就关张了。新店主不承认旧店的储值,让张小姐十分烦恼:“我倒是希望有‘开卡费’,好歹可以继续吃回本。”
为了锻炼身体,叶女士去年夏天办了游泳卡,但搬家后很久没去,再去时发现游泳馆已经换了老板,整个装潢都大变样,新店老板说储值后可以激活旧卡,叶女士十分无奈,感觉吃了个哑巴亏:“唉,算了。反正还只剩200元,而且离家远不方便,一年也去不了几次。”
家住朝阳的白领李女士在健身房已经充值了70多万元。因为教练团队人员不稳定,接二连三离职,李女士还有上千节私教课却完全无法约课,只得转去东城区的分店。新店店长要求她再交1万元购买新的课程才能使用之前的储值,李女士此时已经意识到风险,拒绝再缴费,最终找律师,通过法律手段申请退款成功。
“办舞蹈卡时说,开卡就送5课时,不限时使用,后来没去就打电话催我上课,说太长时间不来已经冻结卡片,再次开卡需要充值。”宋小姐拿出会员卡气愤地说。
记者注意到,上述店家均在合同和卡背面用小字注明“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以此在反复变更规则时逃避责任。为什么商家总以各种借口索要“开卡费”?记者采访了解到,商家背后各有盘算。
某美发店老板透露,转店时,正常来讲,老板需要把卡金转让给下一家老板,如果中间有转让费,新店老板肯定会从客人身上薅羊毛,比如交三分之一的金额,旧卡才能继续使用等等。很多客人为了旧卡余额和消费便捷,会选择息事宁人地续卡。
但是不转让卡金的情况才是更常见的,上一家老板破产跑路,新店“亏本接手”,已经形成一个潜移默化的行业规则。老板坦言:“整个商业环境竞争激烈,客户资源才是最值钱的。你再交一笔钱成为我的客户,你自己的钱我帮你贴本承担,就相当于花钱去做广告。这种情况下,只要把服务做好,技术做好,一些客户也能接受。”但是不少顾客对此提出异议:“这是商家之间经营的问题,凭啥要由消费者来买单?”
“对于‘开卡费’我的理解就是场地费,如果上一任老板没有支付,就需要学员去支付。”某健身房老板马先生分析称,房租等固定成本占运营费用的20%至30%。曾有海淀的一家亲子培训机构倒闭,提出将学员转交给他的健身房,但因原店老板拒绝支付必要的场地费用,他选择不接手,“否则会对现有的学员不公平,也会增加经营风险,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维权
司法新规严打卷款跑路
消费者可依法追讨损失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解释剑指“卷款跑路”“霸王条款”等消费痛点,其中规定:收款不退、丢卡不补、限制转卡等应依法认定无效;经营者收取预付款后终止营业,既不兑付商品又恶意逃避退款,构成欺诈的,应当依法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还明确了消费者自付款之日起七日内有权请求经营者返还预付款本金等。
解释的出台是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对此,相关法律人士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北京恒略律师事务所朱桂颖律师认为,新的司法解释严打“卷款跑路”,意义重大。商家不通知关门失联,消费者可要求三倍的惩罚性赔偿。对一些金额大、情节恶劣的,可要求公安机关立案,在政策上保证了要回款项的可能性。此外,对商家搬新店离太远、商家换经营者、商家三天两头找借口停服务、消费者身体原因去不了都可以要求退卡。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孙晓东律师分析指出,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民事与刑事的界定上仍存在模糊地带,尤其是“卷款跑路”行为何时构成刑事犯罪,目前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若选择民事起诉,即便胜诉,后续执行也可能面临难题——倘若涉事公司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只能先作“执行终本”处理,需待消费者提供新的财产线索后再恢复执行,整个过程漫长且复杂。因此,起诉维权的成本相对较高。他建议,消费者应理性消费,若确需充值,尽量选择连锁店铺,且充值金额不宜过高,以此主动保护自身权益。
那么,消费者一旦遭遇“开卡后商家拒不退款”等问题,正确的维权途径是什么?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可致电投诉,详细说明情况,工作人员会尝试通过电话沟通或现场协调的方式,与商家协商解决退款纠纷。不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并不能强制商家退款。若商家拒不配合甚至恶意逃避责任,消费者可拨打12348法律服务热线寻求法律援助,通过司法程序追讨损失。
12348法律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表示,所有预付办卡项目,如理发、美容、健身、培训等,只要未消费的部分,消费者均有权要求退款。若选择走司法程序,需准备好付款记录、收据、办卡凭证、与商家的沟通记录等证据,连同起诉状提交法院申请立案,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记者:孟紫薇
顺阳网-炒股杠杆平台排名-有哪些正规股票的加杠杆平台-股市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