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来分享一幅高清晰拓片,赵孟頫行书《处州万象山崇福寺记》,原碑已毁,仅存拓片,弥足珍贵,且作品行云流水,极为养眼。这幅作品,是前几天一位书友托小编找的,感谢这位书友,让小编的图片库又更加丰富了。
先来整体看一下。
为了探寻这份拓片的来源与经历,小编找了一些古籍和历史资料,慢慢地,一幅关于万象山与崇福寺的历史画卷在小编眼前徐徐展开。
万象山,位于浙江丽水市莲都区括苍路581号,地处市区西南隅,倚江而立,犹如一颗镶嵌在城市中的璀璨明珠。它一边临江,其余三面被城市紧紧环绕,北接西山,南临瓯江。这里古木参天,漫步其间,仿佛能听见岁月的低语;亭阁错落有致,飞檐斗拱之间,尽显古朴典雅之美,素有“洞天烟雨”的美誉,是丽水城中当之无愧的最高山。其名字的由来也颇具历史韵味,宋代参政何澹在山上建起了万象楼,从此,这座山便被人们称为万象山。
展开剩余71%推荐赵孟頫两本法帖,一本行书千字文经折装,一本行书洛神赋近距离临习字卡,喜欢赵孟頫行书的书友可以看看。
时光流转,到了元代,万象楼摇身一变,成为了万象庵,而后在元大德十年,正式改名为崇福寺。这座寺庙的建立,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元贞元年,沙门行英(号白云,出身不凡,是故兰溪丞之孙)。他自幼便展现出对佛教的浓厚兴趣,长大后一心向往空宗,在郡中的文殊尊教院潜心学习。学有所成后,他游历四方,遍访名师,对佛祖不传之旨有了深刻的领悟。后来,众人邀请他出世,主持白云法会禅刹,他欣然应允。
在那里,他看到郡中的禅丛衰落,心中满是忧虑,决心为前来修行的衲子们建造一个栖息之所。于是,他四处奔走,募得资金,召集能工巧匠,开始了艰苦的建造工作。众人齐心协力,搬运木材、巨石,不久之后,一座宏伟的寺庙拔地而起,这里有供奉佛像的大殿,有讲经说法的讲堂,有供僧人禅修的禅房,还有库房、山门、丈室、厨房、厕所、粮仓等,一应俱全。
就在准备塑造佛像的时候,一位来自西域的僧人来到此地,他技艺高超,所塑造的释迦牟尼、圆通菩萨、应真罗汉以及其他佛像,都精美绝伦,与众不同。寺庙敬奉大元帝师,帝师听闻后,降下赐名,这座寺庙从此便有了“崇福寺”这个名字。寺庙建成后,僧人们又购置了两百亩肥沃的田地,以保障寺中的饮食供应。行英法师在完成这些大事后,又依照《楞严经》等教义,燃指节修行,期望能与郡中的生灵一同修成正果。然而,岁月不饶人,延祐乙卯年,行英法师染病,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弟子们谨遵他的遗命,在寺中继续修行,每当寺中物资短缺时,便手持钵盂外出化缘,以维持寺庙的运转。
到了延祐五年,西天目山幻住沙门明本撰写了《处州万象山崇福寺记》。明本,是赵孟頫和夫人管道升一同皈依佛门时的师父,与赵孟頫亦师亦友,赵孟頫传世很多手札,均是书于明本。延祐六年夏天,赵孟頫告老还乡,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吴兴。此时的他,历经了官场的沉浮,身心俱疲,归乡后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远离了朝堂的喧嚣与纷争,他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延祐七年正月,已经67岁高龄的赵孟頫,挂职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怀着对佛教的虔诚之心,挥毫泼墨,书写并篆额。这篇《处州万象山崇福寺记》,不仅是对崇福寺历史的记载,更是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赵孟頫的书法与明本的文章相得益彰,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正是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如拓本、古籍、绘画等,让我们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们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小编在行动。望各位书
发布于:山东省顺阳网-炒股杠杆平台排名-有哪些正规股票的加杠杆平台-股市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